传感器

如何在复杂体系中获取准确的化学信息,一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传感界面的构建传感技术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决定传感器响应速度、灵敏度、选择性、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关键。静电纺丝膜不仅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直径可调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控纺丝的精细结构、表面改性修饰等方法实现其功能化,在生物医用材料、药物传送、光电器件以及传感器界面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作为传感界面材料,微纳米尺度的静电纺丝具有用样少、灵敏度高、可重复多次使用等优点备受关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纺丝精细结构,发展表界面功能化修饰技术,改善功能化静电纺丝与生物大分子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静电纺丝的光、电响应效率和速率,实现选择性增强检测信号的有效放大,构建超灵敏、快速检测的传感器,研究成果在光电器件、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静电纺丝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最具潜力的传感技术。 静电纺丝膜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性好等优点,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制备高性能传感器的理想材料。此外,静电纺丝组成种类多、结构多样化、制备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独特优势,在传感技术发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以上内容摘自《静电纺丝传感界面》一书。


以下是用户论文分享,供参考,如需原文,请联系我们。 

[1]王金龙,付翀,李清馨,等.静电纺丝法制备SnO2纳米纤维及其气敏性能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21,35(4):43-49.

[2]王杰,周茗玮,汪滨,等. 纳米纤维膜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制备[J].纺织学报,2019,40(11):32-37.

[3]牛泽浩,王欣,丁姗姗,等. 功能性腹壁封闭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4):455-459,465.

[4]魏鑫伟,高庆,苏凯麒,等. 结合组织工程支架的三维心肌细胞传感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2(7):1415-1422.

[5]聂红娇,于跃,宋兰兰.Cu-BTC/CNF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21,49(8):106-110.